Art Monthly, 2024.08
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Geographic Knowledge: Curatorial Notes on “Geomancy: Images, Fieldwork, and the Poetics of Geography” Exhibition
《画刊》2024年8月
探索当代艺术与地理知识的交汇: “相地堪舆:图像、田野与地理的诗学”策展手记
本文是笔者为广东时代美术馆“相地堪舆:图像、田野与地理的诗学”展览所撰写的策展手记,围绕展览的策划与实施展开叙述,着重观众这一研究型展览策划的语境、空间和平面设计、公共教育设计,以及策展人和评论人的回应。
“相地堪舆”展览考察了中国当下艺术实践与本地地理知识、全球生态话语,以及艺术家个体经验之间的联系。这一研究型展览呈现了22位艺术家利用摄影和影像作为主要创作媒介,重新构建与地理相关的视觉叙事。展览以“堪舆学”作为隐喻,展现出艺术家通过校察地理的方法,回应与华夏大地相关的美学、文化、生态与地缘等复杂议题。
展览基于艺术家实践的内容和主题,共分为四个相互缠绕的板块。在“坤舆寻址”中,郭珈汐、 林舒、塔可、曾翰与徐晓晓借助摄影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与地理的交汇处,呈现灵山的 自然与人文、佛塔的神秘、洞天的时空意涵,古代山水画精神以及长城的多面性,揭示摄影 的记录与反思价值。在“地质感知”中,陈萧伊、贺子珂、李勇、张文心与张紫璇的作品连接 起横断山脉、贵州平原、抚顺矿区、地下洞穴和铁矿的地质与生态话语,揭示了人类与大地 的深刻联系,展现了当代艺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反思。
在“基建考古”中,吕格尔、张北辰、 冯方宇、韩倩和刘卫的作品在水利、通信、工业、矿业和城市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穿行, 揭示了现代性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关系。在此之上,最后一个章节“幻乡诗章”透过朱英豪、郑安东、刘雨佳、刘昕,以及任泽远的作品,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幻乡,持续探索人类与自然、科技与生态之间的复杂关系。
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