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und table | Ecology of sensitivity

广州影像三年展2025

上海分享会主题: 媒介转向与影像实践

2025.9.24 15:00-17:00

Fotografiska 影像艺术中心

分享嘉宾

王绍强、何伊宁、施瀚涛、曾翰、谭英杰、武雨墨

在算法洪流奔涌的视觉纪元中,影像艺术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。自2015年以来,流媒体算法、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等媒介生态的巨大变革,使摄影与影像实践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。过去十年间,我们见证了诸多重要的创作趋势:档案转向成为艺术家重新审视历史的重要方法;算法图像生产挑战着传统的图像逻辑;而对传统摄影术的重新拥抱,则在数字浪潮中展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抵抗。这些变化不仅塑造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,也深刻影响了摄影节与双年展的策展理念、院校课程的设置,以及学术研究与出版方向。

本届广州影像三年展以“感知生态学”为核心议题,尝试通过“拓展的摄影”重铸人与现实的纽带。当代艺术家们在数字与后数字(新模拟)美学的交响中,建构出自然与记忆的新想象共同体。策展框架引入“生态哲学”(ecosophy)的三元共生视角–环境生态、社会网络与精神生态–强调影像实践如何在当下语境中重构感知,形成既是美学范式亦是伦理实践的认知转向。广州影像三年展自2017年重启以来,主题从“复相·叠影”到“交融的激流”,再到即将推出的“感知生态学”,不断见证并回应着这一时代的媒介变革。

作为这一主题的重要学术前奏,本次“上海站”分享会将围绕媒介转向与影像实践展开深入讨论。王绍强将结合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历史脉络,回顾过去行业的深刻变革,并思考展览如何在全球影像语境下不断调整其学术视角与文化角色·在此基础上,何伊宁、施瀚涛、曾翰、谭英杰、武雨墨等嘉宾将分别从策展与创作的不同角度切入,探讨技术变革如何重塑影像艺术的生态,如何影响艺术家的工作方法、展览的组织模式与观众的观看方式。他们还将分享各自的研究与实践经验,从档案研究、算法美学到传统工艺的复兴,呈现当代影像实践的多元路径与复杂面貌。这些讨论不仅关乎影像艺术的未来走向,也关乎我们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中重新思考艺术、社会与感知之间的关系。